你觉得“国考热”还能持续多少年?

导语 从进入21世纪开始,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变得越来越热门,许多人都想找一份金饭碗工作。火了这么多年,我们来讨论一下,你觉得“国考热”还能持续多少年呢?

  全球员工的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

  该调查对象为2011-2012年间142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受访者通过回答盖洛普公司研制出来的12个问题,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被分为敬业、漠不关心和消极怠工。这12个问题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是否学习成长,是否得到肯定,是否有朋友在公司等。调查认为,敬业的员工会为公司带去赢利创新,而消极怠工的员工反而会破坏敬业员工完成的业绩。

  员工敬业率最高的在巴拿马

  根据调查,在这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的员工是真正敬业的,63%的员工漠不关心,24%的员工消极怠工。敬业程度因地而异,东亚地区敬业率最低,为6%,低于世界水平一半多,而调查的东亚4个地区中,中国(包括香港)最低,也为6%。调查认为,东亚敬业率之所以为6%,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拉低到这一数值的。

  常被认为是勤勉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敬业率也分别只有7%和11%。敬业率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拿马(37%)、哥斯达黎加(33%)和美国(30%)。

  西欧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总的来说只有14%的员

  11月24日结束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次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自1994年始,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整整走过了20年,其影响力逐渐扩大。近10年来,国考成为中国诸多“热”当中尤其引起关注的一个。“国考热”成因复杂,影响甚广,因而也成为国人不断进行破解却始终不得其法的一大难题。

  根据北京某权威媒体针对高校考生进行的调查,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原因”,85%的考生选择“就业形势不好,公务员工作稳定”,90%的考生认为“公务员福利待遇好”,45%的人选择“属于社会管理层,社会地位高”,还有30%的考生是为了“获得北京户口”,也有56%的考生是“看周围同学都在考,所以也报名考试”。

  有专家分析认为,“国考热”成因较多,如人们认为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压力小、社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较高。比如,根据《求是》杂志社旗下的《小康》杂志发布的“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在“公共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中,公务员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与公务员一样较为稳定的职业——政府官员、教师。此外,而一些青年人为能在大城市立足,于是将考取公务员视为捷径。

  今年9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曾针对中国的“公务员热”表示,“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还有人认为,“公务员热”使得年轻人一味求稳,丧失创新和冒险意识,将会阻碍国家发展。也有观点认为,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本该在实体经济或社会事业中创造价值与财富的精英阶层,一股脑地拥向公职服务部门,悖逆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法则,公共利益最大化就成了问题。这是“社会发育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力度不够的反映”。

  与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忠武表示:“国考热”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是很有好处的。说它影响中国发展是言过其实,因为公务员只是社会总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虽然有这么多人报考但结果肯定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公务员,绝大多数人还得在一、二、三产业中工作。年轻人为职业理想拼搏一把是很正常的。当然,目前“国考热”有些过度,它也会产生成本和代价,这是需要加以降低和控制的。

  “国考热”经久不衰,自然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然而,多数分析都认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怀疑公务员考试制度本身。实际上,国考如同高考一样,被认为是公民权利和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国考的全称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顾名思义,参加国考的人,愿望就是成为国家公务员。根据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有分析认为,一部分参加国考的人看重的并不完全是公务员所拥有的“隐性福利”等,而是公务员所具有的“权力”,有人幻想以公职身份获得权力VIP。这些人认为,在缺乏相应监督问责的情况下,通过考取公务员获得的权利,有可能带来颇多收益。在近几年的国考中,中央部委、海关、国税部门报考最热,而一些“清水衙门”却冷冷清清,甚至无人报考,还有被录取后不愿去的情况,足以解释“国考热”表象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来自国家公务员网站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和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分别是702.1万人和708.9万人。

  国考“高烧不退”,有着诸多原因。比如,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有诱惑力等,都是助长“国考热”的因素。其解决之道,自然要围绕这些方面来展开。

  破解“国考热”难题,除了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社会转变择业观念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外界将“公务员”等同于“权力”的印象。比如,国家正在推进的“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就可以压缩权力弹性,使权力更规制、更谦抑,在此基础上抑制潜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官欲”。又如,国家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问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此一来,权力将不能带来人生道路上的其他收益,公务员的吸引力就会减弱不少。

  工敬业,调查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还在遭受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的影响。全球对工作最无爱的地方在中东和北非,消极懈怠员工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为:突尼斯(54%)、阿尔及利亚(53%)和叙利亚(45%)。

  中国办公室员工最不敬业

  调查显示,中国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各行各业和各种教育水平中,都是一样的。比如7%的本科学历员工敬业,和5%的小学教育程度以下的员工敬业,两者差不多。

  即便是在高技术员工和管理者中,他们的敬业程度也很低,在8%左右。更甚者,在销售和服务类员工中,只有4%的员工真正积极投入,调查对此表示担忧,因为这部分员工是公司用来吸引顾客,增加收入的。文秘和办公室员工的敬业程度最低,仅为3%。

  调查表示,中国的公司常常有“指挥控制”的阶级色彩,很多情况下,管理者位居其职,却不具备鼓励员工的能力。在回答“工作时,你的意见是否有影响”的问题时,中国员工的回答尤其低,只有1/8左右的员工给了“强烈同意”的回复,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为1/4。另外,中国员工只有一半左右认为其现在的工作是理想的职业。

  专家看法:“勤劳辛苦”不等于“敬业”

  中日等亚洲员工工作勤劳、辛苦,这是有目共睹的,为何却成了最不敬业的国家之一呢?“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表达了中国就业者的心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魏淑娟认为,敬业不等于辛苦,这是两个概念,敬业即尊敬职业,“(如果)把工作当作饭碗,就很难敬业”。

  魏淑娟认为,只有对职业的喜爱、选择和践行三个环节相一致,才能达到敬业的状态。她举例说,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生活富足,但择业往往只看收入,缺乏对工作本身的认可和归属感,而中美地区人民收入未必高,但其职业取向和个人兴趣联系紧密,酬劳与能力相一致,容易对职业满意,不会得“红眼病”。

  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方长春也认为,该调查结果“非常有可能”。他表示,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巨大,个人自主择业余地较小,因此职业认同度低,个人投入工作的程度也就不高。尤其在中国,就业压力很大。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